《我的名字叫可汗》劇照
《我的名字叫可汗》劇照
由印度寶萊塢知名青年導演卡蘭·喬哈爾執導和監制、印度影帝沙魯克·汗和著名女星卡喬爾·德夫甘主演的影片《我的名字叫可汗》于11月30日在中國公映,由于近年來鮮有印度電影在中國公映,這部影片上映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
目前身在孟買的導演喬哈爾說,他和沙魯克都很想到中國為電影首映助興,但因其他拍攝計劃未能成行。他表示,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令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每年只引進20部外國影片,我已記不清上次印度電影是何時在中國公映的了”。
印度以孟買為中心的印地語電影業被稱為寶萊塢,年產超過500部以歌舞和愛情電影為主的商業片,觀眾以南亞、西亞和歐美印度裔人為主。卡蘭說,《我的名字叫可汗》這部電影“并非典型的寶萊塢電影,是較為國際化的影片,能夠進入包括中國在內的這么多新市場,我想是因為它傳遞了人性、寬容、相互理解這些普世價值觀,并且希望以積極的方式改變對宗教的看法”。
《我的名字叫可汗》講述的是主人公里茲萬·汗的故事。汗小時候生活在印度孟買,來自穆斯林家庭,在母親去世后投奔先前移民美國的哥哥。汗在美國愛上了信奉印度教的單親母親曼迪拉,并不顧哥哥反對和她結了婚。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改變了汗一家的生活,他們在社區受到歧視。一天,曼迪拉的兒子在學校與人發生爭執,并在斗毆中受傷身亡。傷心的曼迪拉認為,是“汗”的姓氏害死了兒子。
《我的名字叫可汗》自今年2月在中東首映以來,已在東南亞和歐美等數十個國家放映并廣受好評。
本片的主演沙魯克·汗有“印度湯姆·克魯斯”之稱,身為穆斯林的他也娶了一位印度教信徒妻子。2009年8月,汗前往美國宣傳《我的名字叫可汗》時,曾在新澤西州紐瓦克機場遭到長達兩個小時的盤查。汗認為這同他的姓氏和宗教信仰有關,此事在印度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導演卡蘭·喬哈爾在介紹拍攝影片的意圖時說,他拍攝此片的重要原因是他在美國旅行時聽到穆斯林講述自己在“9·11”后的遭遇,他領悟到不能因一部分人的可怕舉動就把整個群體妖魔化,要做到相互理解很不容易。
《我的名字叫可汗》中文片名中的“可汗”源自主人公的姓“Khan”,英語“Khan”中的“K”不發音。影片發行方此前解釋說,片名為翻譯公司所譯。
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印度電影《流浪者》《大篷車》《兩畝地》《奴里》等在中國公映,獲得中國觀眾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