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遺產”的奧斯曼古鎮番紅花城內,有將近1000棟保存完整的城市建筑群,是極具代表性的土耳其奧斯曼風格的建筑群“活化石”,整個城市環境和風格也因此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之中,這座城市歷經了羅馬、拜占庭、塞爾柱和奧斯曼等重要的歷史時期,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曾經是重要的驛站城市,因為它的存在連貫了絲綢之路上包括卡斯塔密內(Kastamonu)、博魯(Bolu)和伊斯坦布爾(Istanbul)等城市。
到了18世紀,許多因為絲綢之路而暴富的商人開始在這里斥資建造宏偉的建筑,當然也有一大批奧斯曼皇族成員和皇家親兵的高官們在這里定居,炎熱夏天在龐大的別墅內享受山谷內吹來涼爽的微風。漸漸的,番紅花城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大集市和清爽宜人的葡萄園。幾百年過去了,許多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在被稱為“?ar??” 的大集市,游客甚至可以騎上駱駝體驗一把古代商人的生活方式。
番紅花城內保存完整的城市建筑群反映了18、19世紀典型的奧斯曼帝國生活特點和建筑風格。初看大多房屋是兩三層木質結構和6-9間的大房間規劃,房子越往上越寬大,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城內大部分房屋都是兩三層,這樣的空間和建筑風格都證明了當時的土耳其龐大家族的一種群居方式。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特色就是從外觀門窗到屋頂內飾都有著精致的木工雕刻,拾級而上,步入滿是鏤空木雕的房子,從天花板到玄關再到墻上的壁龕、櫥柜、壁爐,到處雕刻著精美的玫瑰花圖案,而且使用了大量的窗戶讓陽光最大程度的進入房間。每個別墅整體仿佛是一座獨立的藝術品,將土耳其建筑和手工藝和諧的統一成一個整體。
但是許多前來參觀的西方游客都有一個疑問:如此精致的房子,為什么沒有家具?按照傳統的奧斯曼生活方式,固定的家具是非常不實用的。相反的,許多家庭會選擇在窗戶下靠墻放上一圈長椅,到晚上,主人們將被子褥子從小櫥柜里掏出來,然后那些椅子就成了一張張床鋪。相同的,很少有餐桌擺在屋里,到吃飯時間,人們會像端托盤一樣從櫥柜里搬出一張張小木桌,主人和客人席地而坐,圍在小桌周圍享受美食。 在更大一些的房子里還有另外一個值得夸耀的“裝備”---“安全箱”,一種用石頭壘成的房間,將木質結構緊緊包裹住,對防火很有效。現在這些石頭房被用作了起居室或者酒吧。
番紅花城建筑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每一棟房子都有一個巨大的水池,不了解內情的人會以為那是游泳池,實際上它們是用來冷卻房間并提供新鮮活水的,而據導游介紹這個設施還可以追溯至古絲綢之路繁榮時期,大家聊天的商業機密可以因為水聲而被掩蓋,真是無商不奸啊!
從伊斯坦布爾匆匆出發的外國游客,往往會因為沒有直達的線路而錯過這里,如此傳統的土耳其古建筑群被忘卻而且失去了在老房子里感受傳統奧斯曼風情的絕好機會。其實土耳其人都喜歡到番紅花城度周末,從安卡拉高速路兜一個小圈子,就可以到達這里。沿著鵝卵石小路走進堆滿農耕工具的院落, 參觀獨特的民居房屋,偶爾還會看到許多家禽在矮矮的墻頭上悠閑地踱步。之后也可參觀城市內的清真寺(Mosques of Koprulu Mehmet)以及喧鬧的集市、17世紀的商棧驛站(Cinci Hodja Kervansaray),Cinci Hamam?土耳其浴室中消磨時光。在天氣好的時候,番紅花城西北部10公里的Bulak Mencilis Ma?aras?也是不錯的選擇,這里有巨大的溶洞,數不清的鐘乳石和天然石筍。或者,到風景如畫的Byzantine ?ncekaya Su Kemeri和Tokatl? Kanyon,感受18世紀土耳其風貌。
想要尋找更多的冒險歷程嗎?到番紅花城來吧!這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綿延穿過山丘,街道兩邊是奧斯曼式樣的古老木質房屋,房頂上覆蓋整齊排列的筒形瓦在陽光下發著亮光。小商小販們沿街叫賣,不遺余力地兜售著自己的產品。偶爾飄過一陣勾人饞蟲的香味,那是土耳其烤肉串和自制酥皮蛋糕的味道。這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Safranbolu,人稱番紅花城,一座奧斯曼古城鎮的“活化石”。
“Safranbolu”這一名字取自本地盛產的番紅花(也叫藏紅花,英文:Saffron),是常用的染料,在著名的土耳其手工藝地毯中也會被使用,更獨特的色彩。除此之外,因為它獨特的香味和鮮艷的顏色,還被土耳其人廣泛的用在廚房中。順便說一句,番紅花城另外的一個特產就是名叫?avus的葡萄品種,薄皮味甜。